游客发表
昨晚事故发生地为该小区9栋一单元1号电梯内。
下一步,团省委还将在哈尔滨市等地开展我为青年办实事、我帮青年办喜事共青团服务青年婚恋交友系列活动,同时倡导各市(地)、县(市、区)团组织结合青年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特点,以机关企事业单位青年、青年社会组织骨干成员、新兴青年群体、退役军人中的单身青年为重点,为单身青年创造联谊交流平台,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婚恋观、人生观,反对闹婚、高价彩礼等婚嫁陋习和攀比浪费、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随着线上招聘越来越普遍,第三方招聘平台的应用也更加广泛。
第三方招聘平台被更多人使用,所以解决好用户隐私保护问题很重要。规范第三方招聘平台,调查中,68.9%的受访者建议加强行业自律,督促平台加强信息审核,66.5%的受访者建议加大对违规运营平台的惩处力度,66.4%的受访者建议加强对第三方招聘平台的监管。吴宇强觉得,规范好第三方招聘平台,对用人单位、求职者以及平台,都有很大帮助,可以带来良性的发展。调查显示,63.7%的受访者觉得第三方招聘平台存在信息泄露问题,51.4%的受访者觉得存在发布不实招聘信息的问题。比如在简历中不必透露身份证号,写年龄即可,另外家庭住址不要太详细,涉及家庭成员的敏感信息要少提供。
受访者中,应届生求职者占33.4%,往届生求职者占31.4%,在读生占10.4%,在职者占24.8%。此外,要加强监管力度,把保护用户、尊重用户的职责放在前面。1998年的特大洪水,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南方雨雪冰冻等重大自然灾害,无不给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危害。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湖北武汉市建立了气象灾害红色预警全网发布的绿色通道,气象灾害预警覆盖率达90%,送达时间缩短至5分钟。长江大堤上24小时都要有人值守,一旦有管涌、崩岸发生,必须迅速抢险。2020年7月21日凌晨,湖北省恩施市屯堡乡马者村发生该市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大规模的山体滑坡。此外,发电机、探照灯、灭火器、救灾帐篷等应急救灾设备整齐码放,方便随时取用。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除现代火山活动之外,几乎所有类型的灾害都在我国发生过。在咸宁市新建成的防灾减灾体验教育馆内,记者看到,这里通过图文展示、情景再现、互动体验等方式讲解自然灾害知识和避险要点,馆内设计了地震小屋、幻影剧场、应急小课堂等特色展项。
比如,台风、洪涝灾害来了怎么应对?地震发生后如何自救?如何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森林火灾发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在发生前有哪些征兆,如何及时逃离?等等。因此,要因地制宜,结合各地灾害特点,在强基固本上下功夫。经过多年建设与提升,我国防灾减灾能力是否显著增强?还存在哪些短板?如何筑牢防范灾害的铜墙铁壁?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区域广、发生频次高、造成损失重。村里还依据地势,建立了三块应急避难场所和一处应急直升机停机坪。
目前他们正联合消防、气象、燃气、电力等部门,共建共享,将体验馆打造成市民安全教育学校。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说,在偏远地区,基层应急管理人员利用互联网、应急广播、大喇叭等手段,打通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灾害种类多、分布区域广、发生频次高,时刻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自然灾害防范应对能力成为全社会共识。更精准的预警,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安全。
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发布的2020年汛期预警大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汛期,全国发布的185366条预警信息发挥了重要作用,预警数量比前4年均值增加38%;公开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4296起,全国地质灾害发生数和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较十二五期间分别减少39%、41%。特别是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口密度的增加、社会财富的聚集,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形势更加严峻,挑战更加艰巨。
咸宁市咸安区万年路社区是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社区党委书记徐军英对记者说,近年来,他们组建了一支近150人的防灾减灾工作队伍,全面负责辖区3平方公里、3.1万余人的安全状况。夯实基础 筑牢人民防线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徐军英介绍,工作人员对各小区潜在的灾害隐患进行风险辨识,明确风险等级、风险部位,并告知管控应急措施和避险逃生知识,建立小区风险辨识明白栏,向小区居民广泛普及宣传。台风登陆前,我每小时都要刷新看看最新的台风路径图和风雨影响预测。居民住房是否安全牢固,直接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公安县夹竹园镇桥岭村,村民郭华清告诉记者,现在县里会对新建房屋的抗灾能力进行全面体检。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杨爱东告诉记者,湖北省财政每年安排协调2800万元支持防灾减灾宣教体验场馆、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为居民提供体验式、互动式宣传教育,以及安全便捷的应急避险服务,从而提升城乡基层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应急能力。
科技赋能 实现精准预警浙江温州,温润之州,但这里也饱受气候灾害影响。灾害防治,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
2020年3月,中国气象局正式批复同意温州创建全国首个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区。据陈胜介绍,目前,我国已经组建了一支80余万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各级灾害信息员在承担灾情统计报送及管理、传递灾害预警信息、降低灾害损失和影响、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防范化解重大灾害风险,离不开基层应急管理人员以及每一名群众的力量。湖北咸宁是水灾频发的城市,素有十年九淹之说。
在总调度室的大屏幕上,各种灾害信息、水文数据、救援信息一目了然,数百处监控摄像头将全县范围内的危险区域实况实时传输到调度室内,以便指挥部门进行总体调度和决策。一直以来,防汛抗洪是公安县的头等大事。大家对灾害的认识更加深刻,防范意识也更强了。据张林介绍,目前,咸宁市的1406个小区已组建应急管理队伍1336支,队员6111人,累计设置警示标识4248个,排除隐患3689处。
提高意识 防灾害于未然只有认识灾害,才能减轻灾害带来的危害。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贵在长期坚持、潜移默化。
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是我们这几年,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积极推动的事情。湖北省应急管理厅驻村工作队队长殷峻对记者说。
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2019年以来,公安县先后投入数十亿元改造水利、防洪工程,并建设了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物资储备库等多个防灾减灾工程项目。武汉市应急管理局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处处长吴学智告诉记者,该市引导武汉烽火集团利用现有房屋等基础设施,投入5000万元改建成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
咸宁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林告诉记者,体验馆投入运行后,预计每年接待观众5万余人次,其中一半以上是学生群体。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备案在册从事防灾减灾救灾的社会应急力量有1700多支、应急志愿者有60多万人。自然灾害发生后,居民是最直接的受害群体。今年的5月12日是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
杨爱东告诉记者,湖北省全力推进应急系统186个扶贫驻点村综合减灾工作,省财政给予每个村10万元补助,用于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防止和减少因灾害事故致贫返贫。为了探索一种科学可持续的科普教育模式,武汉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工作。
在小区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提升小区居民灾害防范意识。近年来,温州市积极打造台风网平台,将台风路径、卫星云图、预警信号、实况雨量等信息实时上网,方便市民查看。
以前各家自建的房子质量参差不齐,时间久了房屋出现裂缝,整天提心吊胆。基层灾害信息员对灾害的及时反映,以及相关部门的综合分析和科学判断,成为基层群众躲避灾害的制胜法宝。
相关内容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